大家好!今天是《道德經》系列的第 2 天,正式開始閱讀!
通行版(ctext.org):(第1章):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無名天地之始;有名萬物之母。
故 常無欲,以觀其妙;常有欲,以觀其徼。
此兩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玄之又玄,衆妙之門。
帛書版(Wikisource):第四十五章 觀道
道可道也 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 非恆名也
無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
故 恆無欲也 以觀其眇 恆有欲也 以觀其所徼
兩者同出 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 眾眇之門
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」
:可以用語言說的「道」,不是永恆的道;可以用名字定義的東西,不是永恆的本質。道是宇宙本源,語言只能觸及皮毛,真道要用心體會。
「無名天地之始;有名萬物之母。」
:當道沒有名字、沒有具體形體時,它是天地未分、混沌未開的起源和本源。當道有了形狀、有了名稱,並開始作用於天地萬物時,它就成為了萬物生成和發展的母親。無名與有名,都是道的不同面。
「常無欲觀其妙,常有欲觀其徼。」
:無欲時,才能體察到天地未分時那種奧妙無窮的「無」的本體。有欲時,才能看到萬物具體存在的表現(徼)。
「此兩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玄之又玄,衆妙之門。」
:無名與有名都來自道,「道」,本身是深奧微、不可言說的,因此稱之為「玄」。這種奧妙是層層疊疊,無窮無盡的。透過理解和體悟這層層疊疊的「玄」,才能進入體悟到萬物奇妙的本源。
作為初學者,第 1 章像總綱,看不懂很正常!老子說道無法完全說清,無與有都源於道,用無欲有欲去觀察,才能接近這玄妙。我聯想到寫程式時,總想把邏輯寫得完美,但 bug 總在,這不就像「道」無法完全定義嗎?試著接受不完美,心情輕鬆了點。這是我讀經的小啟發:別急著懂,放鬆去感受。
作為初學者,第 1 章像總綱,看不懂很正常!老子說道無法完全說清,無名與有名都源於道。我聯想到資訊系統:需求(無名)像未定義的道,無法完全描述;服務(有名)是具體實現,像 App 或產品。企業經營的道也一樣:一開始只有模糊的需求(無名),專注解決問題(無欲)時,可能發現本質;想成功(有欲)時,才看到服務的表現。像我寫程式時,總想把需求寫得完美,卻常卡在細節,這不就像「道」不可完全定義嗎?老子說「玄之又玄」,提醒我放鬆去感受,別執著完美,才能接近這奧妙。
Day 2 讀完第 1 章,感覺《道德經》像條蜿蜒小徑,慢慢走才有趣。這是我第六次鐵人賽,從 Swift、AI 到哲學,挑戰依舊新鮮!明天讀第 2-3 章,探「無為」概念。你對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有什麼感覺?或在工作中有沒有這種「玄妙」體會?歡迎留言分享,明天見~
道德經 -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
老子 (帛書校勘版) - WIKI
第四十五章 觀道
道德經 全文朗讀 - Tao Te Ching
道德經注釋 -> 第一章眾妙之門